期刊封面
害羞、胆怯、不善交际的人或许并非内向,只是
当下社会,一个人如果性格内向,那么他注定要承受不少额外的阻碍。造成性格内向的原因,除了极少部分是先天基因决定,大部分则是因为后天环境所致。
不知是否有人察觉到,很多性格内向的孩子,言谈举止、行为思想都非常的千篇一律,在公共场合的表现惊人的一致。不愿意表达自己、不愿交际沉默寡言、对人事没有自己的看法。
造成这一现象的最大原因是教育的失败。
原本教育的目的应该是让每个人完成自我实现,让每一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的释放与发展。但自2000年以来,就开始提倡“一切学习都是为了高考”“提高一分干掉千人”学习成为一件很功利化的事情。
铺天盖地的考试,让学习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那些精彩的知识只是用来打败对手的武器。
对手是谁?是和自己朝夕相处的同窗,是无数和自己一样辛苦求学的莘莘学子。
为了打败对手,他们不愿互相帮助,过早的体验到了成年人的残酷竞争。他们像流水线上的产品:听课、记笔记、做作业、考试。
一切和考试无关的事,都被禁止花费时间去做。
过早的竞争,单一的生存形式,导致不少原本开朗的孩子日渐沉默。他们不是这样过一天,而是要这样过十一年。
人的确迟早都要体验竞争的残酷,但人的成长是循序渐进的,他所接受的教育一定是在他的年龄阶段能承受的范围内,符合自然规律。
且一个人的天性爱好本应多式多样的,如果一个只以一种样式生存,那他的内心世界就会枯萎。
在这里说一个真实的案例——我有个高中同学,画得一手好国画,总是坐在最后三排。虽然这位同学不爱学习、成绩不好,但她人很活泼,喜欢和同学打闹。
某次课间操她没去,和同学在教室打闹被年级主任抓个现行,由于她平时表现不好,教导主任决定杀一儆百——不仅让她写检讨在全校面前读,还叫家长来学校,班主任、年级主任轮番思想教育了一个下午。
从那以后她整个人就变了,也不闹不显摆自己的画了,整天坐在座位上蔫蔫的。我不知道她在老师的办公室里经历了什么,但相信对她来说一定是毁灭性的打击。
很多家庭和家长对孩子的评价标准就是是否听话。这种标准背后潜藏着教育者的绝对权威,对被教育者个性的压抑,人格的贬低。
在压抑下长大的孩子,他们的会很害怕向外界展示自己,把真实的自己紧紧的关在内心深处,看似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但其实人的天性就是会对世界好奇,如果长期压制自己的好奇,那么他向内消耗的能量远远大于向外探索的能量。如此导致性格内向者的心理负担,要比外向者重得多。
严重的时候,会直接体现在生理上,比如神经过敏、失眠、胃病、过度的罪恶感。总是在想我是不是那个不对,这个错了,长期的自我否定。
他们就像一朵虽然还要活很久,但已经呈现出枯萎状态的花。人和植物是一样的,有能量才能生长的鲜活。如果封死了他们向外汲取能量的通道,等待他们的只能是苟活。
家庭、社会的双重压抑下,孩童的自我意识被早早的掐死在摇篮里,那些内向的孩子通常没有主见、独立的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压制也很容易让孩子患上心理疾病。
一位在北京大学做心理咨询师、自杀干预的北京大学副教授,他曾在他的文章里控诉现代教育功利,他遇到很多智商优越的人,完全有可能成为优秀的学者、科学家。
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觉得活着没有意义。
其中一位高考状元在自杀未遂后说到:
“学习好工作好是基本的要求,如果学习好,工作不够好,我就活不下去。但是也不是说因为学习好,工作好了我就开心了,我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我总是对自己不满足,总是想各方面做的更好,但是这样的人生似乎没有尽头。”
他明明品学兼优,却觉得一切没有意义。长期的压抑让他失去了感知快乐、意义的能力。
现代社会通过压抑真实的自我,和他人保持对事物认知的一致,以此来获得市场上的成功,但一个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在想什么,只是一味的追求不切实际的乌托邦。
他的内心怎么可能真正健康,一个心理病态的人,真的能把自己这一生过的有意义吗?
文章来源:《现代交际》 网址: http://www.xdjjzzs.cn/zonghexinwen/2020/1010/532.html
上一篇:鬼谷子:4则口诀或可改变你的不善交际,今后将
下一篇:交际方面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