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封面
徐悲鸿是绘画大师也是交际达人
细细回味徐悲鸿的一生,让人惊讶的是,他的身边集中了如此多的文化名人与政治名人。尤其令人感叹的是,20世纪前半叶,国共间一度水火不容,可徐悲鸿在国统区如鱼得水,新中国成立后,又备受周恩来总理的关照,成为中国美术界的领袖。
从小打下深厚文化基础
1895年,徐悲鸿在江苏宜兴屺亭桥出生。他的父亲是当地一位小有名气的画师。徐悲鸿6岁时,父亲教他读书,7岁时父亲教他写字,看着父亲将鸡、犬、牛、羊、村、树、猫、花和邻里百姓画得栩栩如生,徐悲鸿很是手痒,便央求父亲也教他画画,可父亲要求他先学国学,等文化基础打牢了,再学绘画。
9岁时,徐悲鸿读完了四书五经,父亲才开始让他临摹一些画作。1908年,新式学校开始在宜兴出现,徐悲鸿很是羡慕,只是学费太贵,父亲无力承担。这一年,家乡发生洪涝,收成欠佳,徐悲鸿便跟着父亲,摇着自家的小船,前往周边的溧阳等地卖画。徐悲鸿没有上过新式小学和中学,但因父亲教育得当,使得他打下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1913年,受《申报》上刊载的上海图画美术院招生广告的吸引,徐悲鸿离家前往上海求学。在交了18元的半年学费和30元膳宿费后,他成为上海图画美术院第二届西洋画科选修班的一名学生。当时,该校有函授生五十来人、住宿及走读学生四十来人。
上海图画美术院由比徐悲鸿还小1岁的刘海粟创办,设备、师资都很简陋。18岁的徐悲鸿对此很是失望,加之父亲要他回乡,因此,徐悲鸿在这里只待了两个多月便结束了学习。后来,徐悲鸿与刘海粟都成为画宗、大师,但他们两人在美术界分属两个山头,相互争斗了几十载。
徐悲鸿返乡后,恰巧宜兴第一所中学——彭城中学在和桥镇诞生了,学校正需要美术老师,于是,徐悲鸿凭着自己的才华和父亲的人脉,应聘成为一名中学美术老师。这是徐悲鸿的第一份工作,在当时是让人羡慕的职业。
父亲病逝时,徐悲鸿才19岁,作为长子,下有五个尚未成年的弟弟妹妹,千斤重担一下子压在他还稚嫩的肩膀上。为养家糊口,他不得不在彭城中学等三所学校教课。
偶然机遇步入“上流社会”
1915年7月,友人来信,说可以在上海帮助他安排工作,于是,徐悲鸿辞去教职,兴冲冲地来到这个大都市。可是,等了三个来月,工作还是无着,徐悲鸿陷入困境。这时,著名画家高剑父与其弟高奇峰在上海创办审美书馆,出版《真相画报》,徐悲鸿惴惴不安地寄去自己的代表作,不想竟为高氏兄弟所采用,并给予极高的评价。
1916年,徐悲鸿时来运转,这一年,他不仅进入天主教会创办的震旦公学(注:复旦大学的前身)学习法文,而且得到出版商高剑父送来的50元稿酬,纾解了经济困境,更为重要的是,在哈同花园征集仓颉画像的活动中,徐悲鸿中了头彩,从而一脚迈进了“上流社会”。
哈同花园是在上海发家的犹太大富豪哈同所建,占地300亩,园内办有仓圣明智大学与广仓学会,常邀名流来此讲学,并举办各种展览。徐悲鸿暑期就住在这家充满文化气息的上海滩最大的私家花园里进行创作,哈同花园总管姬觉弥对徐悲鸿的才华与勤奋非常欣赏,介绍他与康有为相识。就这样,徐悲鸿拜56岁的康有为为师,亲炙其教,并得以进入康宅观看康的收藏,大开眼界。
人们常说,有贵人相助容易走出困境,康有为便是徐悲鸿生命中的贵人,以后徐悲鸿能出国深造,就得力于康的一封推荐信。
1917年,徐悲鸿等不及去法国,先拿了姬觉弥赞助的1600元,东渡日本。复旦大学教授蒋梅笙(注:蒋家为宜兴望族)18岁的女儿蒋碧微同徐悲鸿一起私奔日本。在这之前,徐悲鸿乡下的妻子已病逝。
徐悲鸿和蒋碧微在日本只停留了半年就回国了,他们的钱大都耗费在购买精美的画册与艺术著作上。
北大“盛世”结交名流
1917年底,徐悲鸿手持康有为的介绍信奔赴北京。康有为的大弟子、大名士罗瘿公(注:“瘿”音yǐng读“影”)在京城热情接待了他,并带他去见教育总长傅增湘。傅增湘对徐悲鸿的作品很是欣赏,承诺公费支持徐悲鸿留学法国,但要等到一战结束方可成行。
在京等待留学期间,经朋友介绍,徐悲鸿得见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蔡元培聘请徐悲鸿为北大画法研究会导师。
时为新文化运动重镇的北大,名流云集,徐悲鸿得以躬逢其时。他与蔡元培、胡适、李石曾、朱希祖、钱玄同、沈尹默、沈兼士等组成教育研究会。讨论修改教科书,内容之一即改文言为白话。在画法研究会,他与名流陈师曾、钱稻孙等在一起切磋画艺,带学生到故宫文华殿参观书画展,看到了外人难得一见的古代大师的真迹。
文章来源:《现代交际》 网址: http://www.xdjjzzs.cn/qikandaodu/2021/0314/806.html
上一篇:新时期传统基层社会治理的现代转型探讨
下一篇:从口语交际角度看王勃的滕王阁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