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封面
现代温热病卫气营血辨证的重新思考
现代中医临床上温热病治疗时的指导内容便是卫气营血辨证,可获得极佳的临床治疗效果。但现代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多种抗生素与解热镇痛、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导致现代温热病相关情况均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其临床特征变化很大。故此卫气营血辨证于中医临床上的合理应用尤为重要,医学界对此亦是高度关注,本次则结合各方面情况,对现代温热病卫气营血辨证作探讨。
1.卫气同病
通常中医临床上常见患者普通感染所致的温热病,典型卫分证所致的发热、咳嗽以及咽痛或者微恶风寒等病症的患者很少。流行性病毒性感冒患者发病早期多为卫气同病,提示患者呈卫分证不明显状态,多见伴有微恶风寒以及咽痛患者,而气分证所致的高热、汗出、舌红、苔黄/黄腻等方面症状表现明显患者。中医临床上治疗此种病症患者时,大都选择辛凉宣散、清气分邪热等类中草药,常用银翘散、桑菊饮联合白虎汤或者竹叶石膏汤与黄连解毒汤等,依据患者病症选择主方加减治疗[1]。脏腑热盛患者则大都选择脏腑加减用药治疗,比如常用黄芩、鱼腥草等治疗肺部热盛,黄连、栀子与竹叶等治疗心热盛。故此提示:用药时不可仅限于卫分证用药,比如些许中医生见卫分证则仅用辛散,并不用清热解毒类中药;或者是些许中医生见发热症状则给药苦寒类降热。
2.湿邪侵体
中医临床上若见患者气分热重,单给药清热而效果欠佳时,则反映患者体内多有湿气。通常多见流感、病毒性肺炎以及非典型性肺炎等症患者发热重,但给药清热解毒时效果欠佳,故需注重患者体内有无湿气,可见患者舌苔白腻/白厚或者黄腻等[2]。治疗病症患者时需强调湿邪之气部位的确定,通常上焦则用宣化类药物,中焦则用苦燥类药物治疗,下焦则给药淡渗类药物;再者是可基于此给药清热解毒,比如藿朴夏苓汤、三仁汤等。但需注重的是给药不可以仅是苦寒,避免患者出现寒遏阳气、气化不利等不良情况。
3.邪热入营血
现代人的温热病大都具有伏气温病相关特点,中医临床上常见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或者SARS与其他病毒感染性患者,此病症患者通常发病前具有相应的潜伏期,病发后产生的相关临床症状多见营血分证候。中医学认为伏气温病所致邪热多源自体内,提示可外出达于气分,但也可以直接对营血造成燔灼,故而造成热盛而侵血,致使血络被损伤或者破损,随之产生多种出血证;但亦可见热灼阴津而致使热血互结,导致营血产生凝涩的状态,故可见其瘀血证。上述情况的出现主要是伏热重而引起蒸郁,造成外热去而营血分邪热闭阻不宣;或者是热邪伤及阴津而造成阴血枯竭,此时则不能将邪气运送至体外;亦可见热邪、湿邪互结所致清窍被蒙。通常前者患者多用清热凉血解毒之药,并辅以透邪外出之药;但如果患者为营阴虚,则可见患者体内多呈瘀血状,治疗时需强调养阴凉血散瘀之药[3]。
4.舌象诊察
现代温热病患者诊疗时,务必太过限制于出血、神志改变,需注重患者舌象的诊察。温病中并未强调营分证、血分证具有本质上的区别,故温热病严重时则多确诊为邪入营血。现代中医临床辨证时,不必限制于传统营分证诊断标准或者血分证诊断标准,需依据实际情况灵活转变。而人体内的五脏百脉均于舌部汇集,故此提示可通过观察患者舌部变化诊断其机体营血运行状态。通常感染性疾病患者多见舌质红/绛红、暗红与紫暗等,并可见患者舌头上存在瘀斑、瘀点等,比如病毒性心肌炎与病毒性肝炎等患者,其出血与神志改变状况并不明显,治疗时强调清热、凉血、散瘀[4]。
5.气血同病
通常重度急性感染性疾病患者,发病过程并不是根据卫、气、营、血的阶段传变的,患者发病初期均见高热与汗出等气分大热表现,并可见斑疹、神昏以及舌质红绛与紫暗,亦可见患者瘀斑瘀点等邪入营血的病症。该病症患者辨证时为气血两燔/气血同病,治疗时则强调予以患者气血同治,比如用药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类药物,选方如白虎汤与清营汤合用[5]。
6.结语
时代的变迁、环境的变化、现代化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临床医疗用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现代温热病已不能根据传统卫气营血辨证治疗,需对其作重新思考。本文对现代温热病相关情况作了简述,并基于卫气营血辨证对现代温热病卫气营血辨证治疗作了探讨,以期为中医临床上该种病症患者治疗提供参考。
文章来源:《现代交际》 网址: http://www.xdjjzzs.cn/qikandaodu/2020/1003/524.html
上一篇:我国现代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浅析
下一篇:现代佛教建筑空间对比研究 ——以台北农禅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