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封面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创新破解空气污染监管难题
2018年全国两会,民进中央提交《关于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创新 破解空气污染监管难题的提案》,由生态环境部会同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办理,并得到生态环境部答复。答复中对民进中央提出的建立污染源全面检测系统、建立非法排放污染源识别定位技术与管理决策支持系统、鼓励地方利用PPP方式探索污染减排新技术新工艺应用与试点研究等四点建议,所开展的相关工作一一进行了介绍,并表示下一步将积极会同相关部委继续大力推进有关工作。
国家实施“大气十条”以来,全国城市空气质量获得明显改善,但大气污染形式依然严峻。2017年1月,在不利的气象条件影响下,灰霾持续时间长,京津冀区域的PM2.5浓度同比不降反升,再次表明区域污染物排放水平依然远超过了环境容量。空气质量的完全改善需要彻底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实现城镇化可持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目前,中短期的空气污染控制还是需要对现有污染源实行更加严格的监管,实现源头减排。
虽然环保部门已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了重点源的在线监测,338个地级市均在主城区建成空气质量监测网(1500多个标准子站),但污染源分布广泛,尤其存在数量繁多的无组织排放的面源,这样重点点位监测的管控方式就难以完全实现有效监管污染排放现状,同时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合法企业的污染减排设施不正常运行,非法排污企业不能及时定位识别,会存在大量偷排、直排现象。二是地方环保部门迫于环境质量考核压力,普遍采取了以降低主城区国控考核站点的监测数据为目的的部分污染管控措施,在某种程度上,空气质量改善仅是数据层面的改变,群众并无很好的获得感。三是地方环保治理只愿治标,不愿治本或不会治本,倾向于依赖执法人员突击式、休克式停工停产等简单粗暴行政措施,不仅严重干扰百姓日常的生产生活,还缺乏一定的合法性,而且还造成了大量财政经费投入的环境效益低下。
因此,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需要充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创新,进一步优化管理方式有效监管,实现源头减排。
为此,建议:
一是建立污染源全面监测系统。不再拘泥于传统污染源在线监控方式,积极探索利用工业物联网技术,应用传感器、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手段对所有大、中、小污染源进行全覆盖监管,尤其应用传感器对企业的减排设施运行工况和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促使企业的达标排放落在实处,有效降低区域排放总量。
二是建立非法排放污染源识别定位技术与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可鼓励地方政府布设(国控考核站除外)低成本、精度略差但相对密集、可覆盖辖区的环境趋势性监测站,从而形成辖区内全天候、多层次的数据监测与分析体系。应用新的大气流场数值模拟技术进行溯源,动态识别排放源,将非法污染源排放进行定位甄别,进一步提高执法效能和控制措施的针对性。基于大气流场的数值模拟技术还可以在区域发展规划中提供技术支撑作用,如产业结构空间布局合理性和科学性等方面。
三是鼓励地方政府利用PPP方式探索污染减排新技术、新工艺应用。根据发达国家污染治理经验,不断提高污染排放标准是环境质量改善的必要手段,也是促进污染减排新技术、新工艺研发环保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但对企业来讲,污染减排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往往提高了企业的现时成本,降低了产品价格的竞争力。建议鼓励地方政府引入社会资本,以PPP方式将污染减排新技术和新工艺按期甚至提前导入企业应用,在不增加企业的现时资金投入或成本的同时,确保企业达标排放或超低排放,以获得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社会资本有效配置的双赢局面。
四是建议选择试点城市。尽快深入开展企业污染源工业物联网监测布点、环境监测和工况监测传感器选型、数据质量控制、污染源交叉验证识别等大数据分析方面的研究工作,并以此形成技术指南或规范,以及污染源定位识别的数值模拟技术应用,为区域中企业偷排漏排这一目前污染治理中的难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2018年全国两会,民进中央提交《关于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创新 破解空气污染监管难题的提案》,由生态环境部会同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办理,并得到生态环境部答复。答复中对民进中央提出的建立污染源全面检测系统、建立非法排放污染源识别定位技术与管理决策支持系统、鼓励地方利用PPP方式探索污染减排新技术新工艺应用与试点研究等四点建议,所开展的相关工作一一进行了介绍,并表示下一步将积极会同相关部委继续大力推进有关工作。
文章来源:《现代交际》 网址: http://www.xdjjzzs.cn/qikandaodu/2020/0916/492.html
上一篇:打造现代社会治理的吴中样本
下一篇:现代给水处理新技术探讨